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试题答案 - 正文
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

200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评析

来源:《求学》2004第9期 2005-5-10 12:02:57

高考采用综合能力测试已经是第五年,考卷形式已被人们所熟悉,但今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地理部分仍然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,对2005年备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。
一、试卷特点评析
1.地理试题中人文地理比重明显上升,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。今年全国文综Ⅰ卷在地理选择题1~11题中3、4、5、6、7、8六题属于人文地理;2003年全国文综卷地理选择题1~10题中,只有7、8、9、10四题属于人文地理;2002年地理选择题共十题,只有两题属于人文地理范畴。
全国文综Ⅰ卷第36题以沙尘暴的发生为背景,要求从地理上分析大规模垦荒对土地的影响、大量引水灌溉对湖泊的影响以及对“白风暴”来源的分析,考查的是沙尘暴产生的人为原因,该题36分,人文部分占21分。第39题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地理部分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,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,也是人文地理的内容。高考试卷重心的转移,反映出了国家在加强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上的导向。
2.能力立意为主,少有识记内容。文综试卷均以能力立意为主,突出考查学生通过对图表、文字等信息载体的分析来获取信息,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试题一般通过提供蕴含信息的地图、统计图表、表格、文字(现代文和文言文)资料等创设一定的情境,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种载体中发现信息、判断信息,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的分析论证。如北京卷第10、11题。
综合题或以区域为中心或以问题为中心,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多以区域为中心。全国文综Ⅰ卷中的第36题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、等高线、湖泊轮廓和河流的形态等判断出此区域是中亚的阿姆河、锡尔河流域,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此区域的河流补给、气候特征、外力作用特别是生态方面的问题。
多学科综合题均以问题为中心。如文综Ⅰ中的第39题,要求学生分别从历史、地理、政治方面回答与振兴东北有关的问题,地理问题侧重从区位方面分析。
3.以核心知识为主,选修知识极少。文综中的地理题注重对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,从统计可以看出时间计算、地球运动、天气与气候、地质地貌、洋流、自然资源、工业和城市区位、人口、环境、国土整治等是地理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,但相比之下,选修(1)和选修(2)两本书考查的内容太少,除全国文综Ⅳ卷为老课程卷外,其余均为新课程卷,5份试卷中地理题总分在500分左右,其中选修只有20分左右。这个比例在强调人文地理、强调国土整治的今天是不太协调的。
4.试卷总体难度下降,解题方向明确,但难以答全。文综试题整体上感觉比较容易,没有偏难、偏怪的试题。客观性试题、主观性试题都重在考查学科的主干、基本知识,试卷长度由过去的41道大题减少到39道大题,大部分考生都能明白考查的知识点,可以从容下笔,同最近几年的文综试题相比,今年的地理题目是比较容易的。
试题整体难度低,但要想答全答对并不容易,试卷在考查一些知识的细节上设置了障碍。比如全国文综Ⅰ卷的第9、10、11题,如不仔细审题读图就很容易出错。主观题第36、39题的设问并不难,但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、概括,一些问题如“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”,“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”,“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”很容易混淆,回答全面较难。又如第36题要分析“白风暴”中盐尘的主要来源,这不仅要回答出“白风暴”中的盐尘是由于开垦耕地导致周围地区次生盐碱化,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,而且要答出由于湖面萎缩,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(L湖是咸水湖),但学生做题时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。
5.体现地理的学科特色,突出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。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,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。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,历年的试题几乎是“题题有图,无图不成题”。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不例外,不仅设计新颖,而且突出了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融会贯通。比如全国文综Ⅰ卷的第9题重在考查地理坐标图的读图能力;第10题体现了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融合的特点,根据题干“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。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: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(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)。”可提取以下信息:飞机要平稳飞行在5000米高空,则该处的大气气温要高于理论气温,气温下降幅度小,气流的上下对流就和缓,比较图3的四幅图可知,随着高度的增高,图①的降温幅度最大;图④的降温幅度最小,而且小于理论气温(即高度上升5000米,降温幅度小于30oC。)因此正确选项是D;第11题是区时计算题,但该题突出了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,在135oE的上空观察到海上日出时,这是由于大气的折射,其实太阳还未升起到地平线上,即地方时间不到6点,因此北京时间不到5点,选项C为正确答案。
6.紧扣时代脉搏,突出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。关注生活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,注重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、阐释、评价实际问题,是今年试卷的又一大特点。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考查了中国经济建设的热点问题“振兴老东北问题”。地理高考试卷突出热点问题,会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加强对社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。热点问题往往都是作为背景材料给出,要求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、原理对这些材料加以分析、研究,体现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以致用的思想。
二、对高三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
1.要加强人文主义精神和文化艺术素养。今年的文综试卷充满着浓厚的人文色彩,关注人类社会,关注世界形势,关注自然环境,关注生命生活。涉及人类文化的内容有宗教传播、城市交通与人口分布、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、文物资料的应用、北京奥运会、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等;涉及自然环境保护的内容有沙尘暴问题;涉及世界史,强调的则是世界意识,注重各国的联系和影响;涉及我国外交,在表明维护主权的同时强调的是和平外交、对外开放、共同发展。只要仔细分析历年的文综试卷,就可以发现高考考试的重点全是有关人类社会、自然、生命等方面的重大问题。
2.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。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,时间的运算、地球运动的意义(特别是公转意义)、影响天气的因素(锋面、气旋与反气旋)、气候的形成因子、气候类型的分布、气候特征、气候类型的判别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、内外力作用、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、农业的区位因素、工业的区位因素、城镇的规划与布局、城市化及其问题、人口迁移、文化扩散、旅游资源的评价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,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,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,了解其来龙去脉、适用范围和条件,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好问题。如北京卷第36题“PQ线的东南部属于____ (地形区),该地形区的气温、降水特征是______。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?”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地形区,如何概括气温降水特征?不知道内力作用的具体形式,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。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,知识点多。我们不鼓励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“加工”过程,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、结构化、规律化、形象化、技能化,通过联系比较、分析综合、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,把知识转化为能力,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,这是考试中答题完整、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。
3.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。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,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,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。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一是等值线图,等高线、等温线、等压线(面)、等盐度线、等降水量、等震线、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,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,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,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4幅等高线地形图;二是统计图表,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,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,如老课程卷中就有6幅统计图表,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,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;三是区域地图,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,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,如果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,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。对于区域图,除了从海陆分布、国界、省界、河湖特征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,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烂熟于心,如天津卷的第11题,如果你对中国版图的经纬线分布不熟悉,就很难判断该城在天津的东北方向。
4.科学对待热点问题。社会焦点、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。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、热点,如WTO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,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,城市化问题,环境问题,北京奥运会,西部开发,南水北调,印巴问题等。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、历史等学科,地理试题的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,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。如全国文综Ⅰ卷的第36题,考查了中亚地区河流的补给、气候特征、生态问题等,中亚地区就是近年重要的热点地区。近几年来社会热点、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命题的核心,许多老师和同学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,而忽视了全面打基础,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,到头来得不偿失。 
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